教学设计方案

时间:2025-07-20 15:56:34
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

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

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,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,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。那么问题来了,方案应该怎么写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1

一、教学目标:

1、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:琴、丁、真。复习笔画“竖钩”,了解“丁、子”的书写笔顺,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。

2、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,不漏字,按标点停顿,熟读成诵。

3、由课文展开想像,说说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,

二、教学重点和难点:

想象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。

三、教学准备:

1、“琴、丁、真”生字卡片,前鼻韵母“an en in”、音节“yin”的卡片。

2、小溪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画面或投影片。

四、教学过程:

(一)复习拼音

(二)启发谈话,揭示课题

1、师:上节课我们已学会了拼音,这节课我们要学课文了。出示图片(小溪);

小朋友,看!这是什么

生:小溪;

师:谁来读这个词语!(小溪)

生:三人;

师:清清的小溪水哗啦哗啦地流着,喜欢吗?跟着老师一同去这条小溪游一游好吗?。

齐读课题;

(三)、感知内容,学习儿歌

1、听,整体感知:

1)过渡:师:仔细听听课文的录音,听后告诉老师,你听到了什么?想到了什么?

2)生听录音;

3)生反馈:

4)师:小朋友听得真仔细,说得真好。小溪啊!就像魔术师,神奇极了!

2、二读课文,熟悉课文

1)师:想读读课文吗?听清老师要求:(不添字、不漏字,把课文读通顺、读正确);

2)学生指读自由朗读;

3)女孩子检查,男孩子读正确了吗?(相互检查)

4)男孩子做小老师,也来检查。

5)每组一人朗读,全班做小老师;(评价)

3、精读课文,学习生字:

1)师:出示冬天和春天时两幅插图,

问:小朋友,你们喜欢哪一幅画,为什么?

2)生答:并说明原因;(颜色、季节、特点)

3)师:冬天的小溪结冰了,滑溜溜,太阳一照亮晶晶。真美!喜欢冬天小溪的同学站起来,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小节;

出示词语:滑溜溜亮晶晶

师:谁会读这两个词语;(生:约三人读)

出示鹅软石,这块鹅软石怎样?用手摸一摸。什么感觉?(生答)

师:这就叫滑溜溜。能用“滑溜溜鹅软石”说一句完整的话吗?(适时评价)

出示图片:看!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,我们可以说亮晶晶的露珠;

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晶晶的?(钻石、水晶、蓝宝石、水滴、星星)

“滑溜溜、亮晶晶”能再说几个和它们相似的词语吗?我会说:明晃晃;

生:绿油油、黄澄澄、白花花、水灵灵、金灿灿、绿莹莹

师总结: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,表扬自己。让我们把这两个词语送入课文第一小节,谁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。(齐读)

4)师过渡:冬去春来,小溪弹琴了,丁冬丁冬,好听吗?喜爱春天小溪的同学站起来。

师:读得真好听,三个生字宝宝也凑着热闹听你们读课文了,你认识他们吗?

生:请小朋友自己学习这三个生字。小喇叭准备;

(1)生自学

(2)反馈,

(3)生当小老师带学。师随机指导

(4)“琴”——什么琴?

师:大王和小王,今天来弹琴,声音真动听。认识这些琴吗?(图片词语,学生开火车朗读)

(5)师:“丁冬”——是象声词,门铃响了什么声音?

生答:“丁冬”;

师:还有什么会发出“丁冬”声音?

生答:

“丁冬丁冬”敲钉子;

敲小碗“丁冬丁冬”,

泉水“丁冬”……)

师:真聪明!象声词有很多,你还知道哪些(水声:哗啦;打雷声:轰隆隆;啄木鸟:笃笃;小鸡:唧唧;青蛙:呱呱;)

字形:换部首(订、盯、钉、顶)

书写;写三遍;

(6)“真”——

提醒学生中间部分有三横。

小明回答问题正确,老师说,小明真棒;

今天气温40度,妈妈说:天气真热;

得到了一张小奖券,我真开心。

师:春天,小溪弹琴,丁冬丁冬,(生)真好听。

4、指导感情朗读,熟读成诵;

1)师:这么美的课文,这么美的小溪,让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美美的读一读;

2)生自读;

3)师:读得真好听,老师也想读了。

4)谁还愿意来读;(学生个别表演读三至四人)(注意小节之间间隔时间稍长)

5)女生表演读、男生表演读;

6)全班齐读;(能背得请背出)

(四)启发想象,自编儿歌。

1、师:老师陶醉在你们美妙的朗读声中,谢谢你们!带给我美的享受。冬去春来,春去夏至,小溪又是怎么样的?看,这是夏秋两季小溪的部分画面,它有时平静安宁、有时活泼调皮、有时愉悦快乐、有时深思遐想,根据她的特点,选择一个季节,开动你的小脑筋,也编一首儿歌好吗?

2、小组合作编儿歌;

3、学生交流;

(五)复习巩固,拓展练习。

(六)、指导书写。

出示田字格中的“丁、子”;观察笔顺;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;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;学生口头书写。领写员领写;

教学设计方案 篇2

教学目标:

1、读课文,读准本课生字字音,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。

2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悟九色鹿的特点。

3、理解课文内容,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。

教学重难点: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悟九色鹿的特点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课文,板书课题

(由敦煌壁画导入)(边播放课件,边进行解说。课件自动播放。结束导入后,单击鼠标,出示课题。)

导入解说词:敦煌,位于我国陕西甘肃,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。走进敦煌,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。那里有享誉国内外的的建筑、雕塑以及壁画。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,有描绘神佛形象的,有反映民间生活的,有描摹自然风光的,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,在第257窟西壁上,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,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1、快速 ……此处隐藏3328个字……然众人矣”。

2、思考: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。有见有闻,有详有略,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?

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:以“闻”的形式,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“不能称,前时之闻”;以“见”的形式,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;又以“闻”的形式;“见”和“闻”有机结合.叙述真切可信,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,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,暗示其前途无量。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。后两个阶段略写,几笔点出;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,引入深思。这种详略处理,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,鲜明地体现了“伤”的含义。

五、齐读第3段,思考下列问题

1、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?

采用了议论的形式。

2、这一段“受于天”指什么?“受于人”又指什么?

“受于天”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,即有天赋。“受于人”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。

3、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?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?

讲了两层意思:从“王子曰”到“不至也”,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,即“受于人者不至也”。从“彼其……”至文末是第二层,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“受之人”,结局更加可悲。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、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。

六、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、洗炼的特点

1、文中“忽啼求人”、“即书诗,四句”、“自是指物作诗字就”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什么作用?

使真切、形象,使一个天资非凡、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。

2、理解“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”一句的语言特色。

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,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、天资尽丧的原因。一个“利”字,写出其父贪求钱财、目光短浅的性格,“环谒”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,“不使学”更是一语中的,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,暗示仲永“泯然于众”的必然结果。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,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。

七、齐读全文,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

八、语言表达训练

以“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”为题,在课堂上即席发言,谈感受。

要求:

1、声音洪亮,用普通话发言。

2、中心鲜明,讲话的层次清楚。

3、时间在2分钟左右。

九、布置作业

1、完成课后练习三。

2、摘抄有关“天才与勤奋”的名言警句5条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7

一、教材简介

《想别人没想到的事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。内容比较简单。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,看谁骆驼画得多,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。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,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,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。

二、教学目标

1、默读课文,了解课文主要内容,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。

2、结合生活实际,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。

三、教学重难点

重点: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。

难点: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,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。

四、课前准备:

多媒体课件

五、教学过程

(一)、故事激趣,导入课文

同学们,喜欢听故事吗?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《曹冲称象》的故事。指名讲故事,要求讲得清楚、简洁。

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?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?

(根据学生的回答,出示课题:想别人没想到的事)

(二)、自由读文、整体感知

1、这是一篇选学课文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,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

2、反馈交流

3、用课件出示填空,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
(三)、随题读文,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

1、画师要考徒弟什么?读出相应的段落。(板书:画多)

2、画师考得结果怎样?哪一句是写结果的?

3、屏幕显示:画师看了他俩的画,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。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,禁不住点头称赞。

4、读一读,可以提出哪些问题?

(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?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,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?)

下面,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。

5、根据问题研读课文

(1)、大徒弟画了什么?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?指名读(板书;很多)

(2)、二徒弟画了什么?从哪里看出多?(板书:许多)

(3)、三徒弟画了什么?读一读画的内容(板书:两只)

小徒弟画得多吗?从哪里看出很少?(几条、一只、另一只)

6、比较三幅画,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

师:这三幅画,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,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,而对小徒弟的画,画师却点头称赞?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?(四人小组讨论,后交流)

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?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,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,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。

7、画师是怎么评价的?(显示画师的话)

⑴读一读画师的话

⑵理解若隐若现

⑶小徒弟的画中,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?

8、听了画师的话,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?

9、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?你从哪个字看出来?

10、什么叫恍然大悟?他们悟到了什么?用原来说话

11、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?(板书:以少代多)

12、完整地读课文。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。

(四)、拓展内容

引言: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,我们再来学一篇。

1、引言: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。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。有一次,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。课件出示:

下面四幅图,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,为什么?

第一幅: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.(深山有古寺)

第二幅:一座深山(深山无古寺)

第三幅: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(深山露古寺)

第四幅:一座深山,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,一个和尚挑着水(深山藏古寺)

2、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

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?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?

(五)、总结道理:

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,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,我们应该怎么做?(平时多动脑筋,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)

六、板书设计:

想别人没想到的事

大徒弟

很多

二徒弟

许多

小徒弟

两只

以少代多

(妙)

《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