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品】教学设计方案8篇
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,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,方案是从目的、要求、方式、方法、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。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教学设计方案 篇1课程说明:
本课为自编教材,是教科版五上年级《运动和力》单元“测量力的大小”的拓展课。本课在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,依托“弹簧秤”,应用STEM理念,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。就本课设计意图来说,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应用力学知识,制作完成一个“弹簧秤”;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“弹簧秤”的制作,引导学生了解到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:设计→制作→评价→改进,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,最终指向新课标中“技术与工程”领域的相关理念。
教学目标:
1、运用力学相关知识,亲历“弹簧秤”的设计、制作、评价、改进等环节,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。
2、能对他人的设计提出改善意见,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。
3、激发对自制实验工具进一步研究的学习兴趣。
教学重难点:设计并制作“弹簧秤”。
材料准备:弹簧秤、ppt、 6套材料板贴(教师);9组贴有白纸的小木板、弹簧、回形针、60枚一元硬币、红色不干胶、剪刀、直尺、铅笔、香蕉、36份学习单(学生)。
教学流程:
· 揭示主题:
1、出示香蕉实物,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,引出课题。
2、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相关材料的实物图(贴有白纸的小木板、弹簧、回形针、60枚一元硬币、红色不干胶、剪刀、直尺、铅笔)。并提问每一件材料的作用。
3、出示项目主题:自制弹簧秤。
· 项目设计:
1、自主设计:在学习单上,画出 “弹簧秤”设计图。
2、交流设计: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,进行全班交流讨论。
3、完善设计:对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,并明确下阶段制作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。
· 项目制作:
1、4人小组讨论,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。
2、领取材料,合作完成“弹簧秤”的制作。
· 项目评价:
1、用“弹簧秤”称出香蕉的重量。
2、展示部分“弹簧秤”进行对比,发现其中的技巧与问题。
· 项目改进:
展示部分“弹簧秤”的进行优缺点分析,得出改进方案。
板书设计
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
1、了解蔬菜的特点,背诵课文,
2、会写4个生字角、泥、扁、黄。
重点难点
1、了解蔬菜的特点。
2、会写四个生字。
教法预设
讲授法、讨论法、读书指导法、演示法、练习巩固法、讲演结合
教学设计
教学内容
教师活动
学生活动
时间分配
第二课时
一、复习导入新课。
上节课我们学了《热闹的菜地》,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些蔬菜的特点,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?试着读一读吧!
二、图文结合:认识蔬菜的特点。
1、老师老师范读课文,学生边听边画出蔬菜的名称。用横线画出来。(豆角、茄子、丝瓜、萝卜、番茄、莲藕、辣椒、南瓜)
2、学生反馈蔬菜名称。
3、再读课文,想一想课文都介绍了这些蔬菜的哪些特点。用曲线画出来。
4、指导学生朗读课文,同学们喜欢这些蔬菜吗?能站起来,把对它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?
四、背诵儿歌:
1、同桌合作拍手读儿歌。
2、鼓励学生背诵课文。
3、指名交流背诵方法,教师指导。
4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课文。
5、指名背诵。
6、全班背诵。
7、用像练习说话。
五、涂一涂,读一读。
茄子(紫)、豆角()丝瓜()辣椒()南瓜()萝卜()
六、拓展延伸:
1、出示带来的蔬菜,并介绍它们的特点,要求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。(从颜色、样子、味道方面来说。)
2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编儿歌。
3、反馈小组内编的儿歌。
七、完成堂清:
八、课堂小结:
热闹的菜地里蔬菜真多,各种各样,颜色各异,我们还认识了它们的样子、颜色、生长特点,让我们一起对蔬菜娃娃说声“我爱你,蔬菜娃娃!”
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:
1认识13个生字,学会9个生字、词。
2学习课文,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。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,学习他们不怕困难、刻苦学习的精神。
3了解课文内容,理清段落结构。
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,并体会金钥匙、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。
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教学重点:
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,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,感悟他们不怕困难、刻苦学习的精神。
课时安排:
二课时
第一课时
课时目标:
1初读课文,认识本课生字,掌握笼罩、启程等词。
2了解课文内容,理清课文结构。
3学习课文,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,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,学习他们不怕困难,刻苦学习的精神。
导学过程:
一谈话,揭题
同学们,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?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,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?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学习《山沟里的孩子》一课,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。
二初读课文,认识文中生字。
1自由读课文,画出不认识的生字,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
2指名读课文,检测生字。
三再读课文,理清文章结构。
1仔细读课文,边读边想: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?
2学生分段,理清结构。
3说说分段的理由,概括段意。
4老师小结。
四学习课文,感悟课文内容。
1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。
2说说: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?
3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。小组讨论、交流: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?他们是怎样面对的?
4指导朗读,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。
5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。(六、七段)
小组讨论,课堂交流金钥匙、理 ……此处隐藏1767个字……小结: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,那么看不见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?
二、质疑解难,探究学习
1.自由朗读课文。
2.检查读书情况。你读后知道了什么?想说些什么?
3.学生自由说,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。
(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、风车转动、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。)
4.小结。红旗在飘动、小树弯弯腰、风车在转动、雨丝斜斜,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。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,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。
5.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。为什么?
(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,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,遇到困难不退缩,积极思考。)
三、朗读感悟,深入理解
1.自由组合,分角色练习朗读。
2.教师巡视,适时指导。
3.小组推荐代表朗读。
4.评读:用什么语气?什么语调?
(提示: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,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,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,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。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,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。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,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,语调比较高,声音较大。宋涛说是风,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,应该用惊喜的语气,大声地说,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,所以他非常高兴。)
5.表演示范朗读。
(四)驰骋想象,描绘美景
1.展示刮风图,感受风的魅力。
2.动手画风,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。
3.启发想象:声音、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?它们都是看不见,摸不着的。如果由你来画声音、气味,你会画什么?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。
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:
1、能认真听自我介绍的示范录音,并说出这位同学从哪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进行介绍。
2.学会有条理地作自我介绍。
3.认识“自我介绍”这项说话训练跟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,能自觉地学习作自我介绍。
教学重点:听录音时,要听出说话那个同学从哪几个方面作了哪些内容的自我介绍。说话训练时,要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有条理地作介绍。
教学难点:一是选择自己哪些内容来介绍,二是怎样把这些要作介绍的内容,用完整的语句,连贯地表达。
教学时间:1课时
教学过程:
一.揭题,明确听说训练重点。
1.今天我们学《自我介绍》,介绍的是自己。向别人作介绍,这是一种交际能力,很有用处。
2.让学生说说自己“向谁介绍过”“介绍过什么”的经历。
二.学习新课。
1.自学课文第一部分。
提问: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?
讨论:什么叫“有条理”?怎样才能做到“有条理”
2.指导听示范录音。
边听边思考:这个同学从哪几个方面作自我介绍?他先介绍什么,再介绍什么,最后介绍什么?
3.听录音后组织讨论:(1)这位同学从哪几方面作了自我介绍?(①先介绍自己的名字,哪所学校几年级的学生。②接着介绍自己的年龄、脾气等。③再用具体事例,重点介绍自己的脾气和兴趣爱好。)(2)你觉得他说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?
4.指导自我介绍。
想一想,可以介绍点什么?(提示:学录音中的同学)
做自我介绍的准备。
指名优等生说。讲评。
同桌相互介绍。
指名介绍,评议。
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一、教学目标
1、知识与能力
(1)了解蒲松龄及其《聊斋志异》。
(2)积累文言词汇:止、敌、顾、前、去、犬、意、洞、隧等
(3)理清情节结构,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。
(4)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,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。
2、过程与方法
(1)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。
(2)通过讨论探究,自己解决生难字词,自己感悟课文,教师适时点拨。
(3)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。
3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(1)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。
(2)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积累词汇,理解文意,体会道理。
难点: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。
三、课型及课时:阅读探究型 一课时。
四、教学准备
布置学生做好充分预习:读准字音,读顺句读,发现疑难问题,回忆巩固作者及作品。
五、教学过程
(一)设置情境,导入 新课。
由学生说带“狼”字的成语。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。
(二)回忆巩固作者。
蒲松龄(1640-1715)字留仙,一字剑臣,别号柳泉居士。山东淄川(今山东省淄博市)人。清代著名文学家。代表作《聊斋志异》“聊斋”是他的书屋名称,“志”是记述的意思,“异”指奇 异的故事。
(三)检查预习
1、检查朗读情况:学生齐读课文。(读准字音,读准句读)
2、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:(以考查的形式进行)
3、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。(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)
(四)自由朗读,整体感知:
1、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,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矛盾双方、故事的开端。(准备抢答)
2、理清情节
(屠户)遇狼——惧狼——御狼——毙狼
(五)变换角度,读评故事。
1、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。
屠夫天晚回家,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,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,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?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,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,然后自选角色(四人小组,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)作形象表演。
【老师提示】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:
屠夫:遇狼——惧狼——御狼——毙狼
狼:缀行甚远——并驱如故——眈眈相向——假寐诱敌,挖掘出狼的性格。
(教师点评,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)
屠夫:机智、勇敢、警觉、善于斗争。
狼:贪婪、凶狠、狡诈。
2、悟读:明主旨,谈感受。
【思考】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?(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、不同侧面去谈。学生畅谈之后,教师点评、小结。)
【作业 】请结合图片适当想像,将此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。注意环境、神态、动作、心理描写。
【板书设计 】
狼
情节:遇狼、惧狼、御狼、杀狼
屠夫:机智、勇敢
恶狼:贪婪、凶狠、狡诈
寓意: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
文档为doc格式